用名户 密  码 会员注册 | 忘记密码
·本站首页 ·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

艺术家网络大辞典

古代卷
  • 姓名:
  • 朝代:
  • 省份:
现代卷
  • 姓名:
  • 类别:
  • 省份:
本站 > 新闻 >艺术报道> 正文

把博物馆的“文化半径”拓出去

来源: 新华日报   2025/3/28   作者:袁 媛   地点:江苏

近日,镇江博物馆迎来前所未有的游客潮。原来,这里正展出来自南京博物院等大馆的30余件“镇馆之宝”,其中“小粉炉”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。家门口的文物盛宴,让文化惠民的老课题有了新解法。

这两年,江苏的博物馆有点“忙不过来”。南京博物院预约系统常常开放即“秒空”,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日均接待量?1万人次。旺盛的文化需求撞上有限的接待能力,预约难、排队久、观展挤的“甜蜜烦恼”随之而来,冷热不均的问题也愈加明显。有的馆一票难求,但也有的馆门庭冷落,即便是双休日、节假日,人气也始终不旺。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的是展馆主题较为专业,参观门槛较高;有的是展品吸引力不足,布展理念缺乏创新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缺乏一个让人“必来”的理由。

既然热门馆承载能力有限,想来的游客进不来,那不妨换个思路,让“爆款”的文物走出去,走近群众身边。好处很明显,一来,让爱好者“圆个梦”,无需抢票也能一睹热门文物的“芳容”;二来,让热度“匀一匀”,在办展交流中提升更多文博场所的人气。这种“大馆”带“小馆”的方式,正在江苏掀起新一轮观展热潮。去年9月底起,江苏推出“数见苏韵·家门口看大展”环省行巡展活动,创新推出“珍贵文物+数字展+文创艺术”相结合的形式,让所到之处皆成城市文化盛事。镇江博物馆正是受益者之一。

观念一变天地宽。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,这个大学校,既要“教得好”,也要“教得多”。“教得好”,靠的是文博场所苦练内功,提高办展策展服务能力;“教得多”,就要不断拓展“文化半径”,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滋养。热门博物馆“破例”把“镇馆之宝”主动送下去,正是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博物馆“文化半径”的积极探索。

从更大的视野来看,让文化服务突破时空边界,将更有力地拓展博物馆的“文化半径”。有的博物馆深挖新业态,把历史内容打造成时尚单品,比如凤冠冰箱贴、铜奔马毛绒玩具、三星堆盲盒全网走红,它们的“文化半径”,已在地图上画了一个超大的“圈”。有的博物馆乘着科技的风潮,用数字技术加持文化服务,比如江苏在全国率先建设“云上博物”数字展示空间,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领略精品文物风采。还有的博物馆将文化功能与旅游、教育相融合,帮助青少年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比如江苏梳理文脉,建设“新四军东进北上”“运载春秋”等文物主题游径。这些,都是拓展博物馆“文化半径”的有效方式。

博物馆的容量有上限,能量却不可估量。向改革要办法,向科技要答案,或许不久的将来,我们不必再纠结“看展难不难”,因为博物馆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

暂无留言:

留言内容: >>更多留言


本站艺术名家官网优惠抢驻中!

欢迎艺术名家注册艺术家会员,开通自己的官网,上传自己的佳作和内容。
QQ:271692909

《艺术家网络大辞典》诚邀入编

《艺术家网络大辞典》,可以刊登艺术名家生平简介、代表作、目前市场行情、收藏潜力等
QQ:271692909

本站各省市代理商火热加盟中!

要求:人品好,热爱艺术事业,有一定的艺术圈人脉、懂经营管理的创业型人才优先。
QQ:271692909

推荐名家

朱浩云

苏金成

敖日力格

魏谦

吴厚信

夏洪林

宋建文

钟文

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广告服务| 招聘服务| 投稿须知| 友情链接| 版权声明| 网站调查| 证书信息查询